科普|農業面源污染
農業面源污染,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化肥、農藥、地膜等化學投入品不合理使用,以及畜禽水產養殖廢棄物、農作物秸稈等處理不及時或不當,所產生的氮、磷、有機質等營養物質,在降雨和地形的共同驅動下,以地表、地下徑流和土壤侵蝕為載體,在土壤中過量累積或進入受納水體,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。
農業面源污染具有以下特點:一是分散性。固定污染源通常具有明確的坐標和排污口,而農業面源污染來源分散、多樣,沒有明確的排污口,地理邊界和位置難以識別和確定,無法開展有效的監測。二是不確定性。固定源污染物的排放通常具有明確的時間規律,容易確定排放量和組分,而農業面源污染的發生受自然地理條件、水文氣候特征等因素影響,污染物向土壤和受納水體運移過程中,呈現時間上的隨機性和空間上的不確定性。三是滯后性。固定污染源通過管道直排進入環境,能夠對環境質量產生直接影響,而農業面源污染受到生物地球化學轉化和水文傳輸過程的共同影響,農業生產殘留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通常會在土壤中累積,并緩慢地向外環境釋放,對受納水體環境質量的影響存在滯后性。四是雙重性。固定源污染物成分復雜,常含有重金屬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害物質,往往直接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嚴重損壞,而農業面源污染物以氮、磷營養物質為主,利用好了對農業生產是一種資源,只有進入受納水體或在土壤中過量累積,才是污染物。
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仍任重道遠。一是源頭防控壓力大。相比于工業、城市污染治理,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起步晚、投入少、歷史欠賬多,面臨著既要還舊賬、又不欠新賬的雙重壓力,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勢依然嚴峻。二是法規標準體系不完善。農業面源污染相關統計數據分散,調查、評估和監測等技術規范尚不健全,污染治理設施建設、驗收、運維等規范管理工作有待加強。三是環境監測基礎薄弱。農田尺度面源污染監測網絡雖已建成運行,但流域—區域尺度監測網絡尚未形成,無法及時掌握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和變化情況。四是監管能力亟待提升。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機構還不健全,人才隊伍建設欠缺,專業支撐保障能力薄弱,缺乏科學評估及可量化、可操作的考核體系。